任继周

姓名:任继周性别:男

职称:中国工程院院士学历:

办公电话:E-mail:

通讯地址:

简历:

工作经历:

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名誉所长。1948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现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师从王栋教授,专攻牧草学。自1950年起,一直在甘肃农业大学、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单位从事草业科学的教学与科研。1952年任讲师,1978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84年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位草原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担任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原系系主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1981年创办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至三届成员、召集人,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第一至四届科技委员会委员。现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中国草原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天然草地学术大会连续委员会成员,《草业科学》主编,《草业学报》主编,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编委。  

研究方向与专长:

任继周院士是我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之一,国家草业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如下:创立了草原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成功地应用于我国主要的牧业省(区),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公认的两大草原分类体系之一。在我国率先开展了高山草原定位研究,建立了一整套草原改良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该理论与技术体系现普遍应用于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约1/3的青、藏、川、甘等高寒牧区。研究提出了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新指标-畜产品单位(Animal Product Unit,简称APU),结束了各国各地不同畜产品无法比较的历史,已被我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采用,被国际权威机构用来评价世界不同地区草原生产力。研究提出了草原季节畜牧业理论,已为我国牧区广泛采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水平。研究提出了草地农业系统,包括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及外生物生产层等4个层次,这一理论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对传统的草原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更新和发展。研究提出了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的理论,在我国草业学术界,开系统科学理论与草业科学理论相结合的先河。提出草地农业中不同亚系统间的系统相悖是我国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而不同亚系统间的系统耦合和草地农业系统外延与种植业、林业等系统的耦合是遏制草地退化,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一理论在甘肃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中成功地得以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发表论文及专著:
获奖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