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何芳兰性别:女
职称:研究员学历:博士研究生
办公电话:18693092262E-mail:hefanglan2003@126.com
通讯地址:甘肃兰州安宁区北滨河西路390号
简历:
教育经历:
(1)1999.09-2003.06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学士学位;
(2)2003.09-2006.06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营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3)2013.09-2019.06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6.08- 2009.09,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沙生植物园,研究实习员;
(2)2009.10-2014.1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3)2015.01-2018.1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研究员;
(4)2019.1-至今,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河西走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员;
研究方向与专长:
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及荒漠植物生理生态研究。能明确辨认我国西北地区绝大部分荒漠植物物种及高寒草甸主要植物种,熟练掌握植物栽培、人工植被建植、植物光合生理测定、野外土壤采集、样方布设与调查等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2025.01-202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羊河下游人工固沙林下土壤结皮发育驱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的机制(32460431)”,主持。
(2)2025.01-2026.12,省重点研发项目“石羊河流域退化固沙林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25YFFA073)”,主持。
(3)2024.01-2026.12,主持2024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推广示范(2024ZYTG04)”;
(4)2019.01-202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民勤衰败固沙林下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种群定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31860175)” ,主持。
(5)2014.01-2017.1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羊河下游衰败人工固沙林中红砂定居过程及其驱动机理研究(31360203)”,主持。
(6)2018.07-2020.12,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勤绿洲边缘衰败固沙林下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种群定居过程影响(18JR3RA018)”,主持。
(7)2013.07-2015.12,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红砂在民勤绿洲边缘固定沙丘上定居过程研究(1308RJYA081)”,主持。
(8)2024.01-2027.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勤沙区机械沙障对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32360428)”,排名第2;
(9)2020.10-2024.12,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基于新材料新技术的荒漠化防治(20JR5RA098)”,排名第2;
(10)2019.06-2021.12,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新型风沙灾害防治技术集成及应用(2023ZYTG07)”,排名第2;
(11)2013.07-2016.04,“戈壁‘土壤沃岛’植物群落内种间关系对植物共存的作用及影响机制(1308RJZA267)”,排名第2;
(12)2012.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沙化对黄河首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31160111)”,排名第2。
发表论文及专著:
论文:
(1)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种群动态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5, 45, (14): 7017-7025, 通讯作者;
(2)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对红砂种子定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生态学报, 2023,43(1): 304-312, 第1作者;
(3)干旱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红砂形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3, 43(16): 6581-6589, 通讯作者;
(4)干旱沙区土壤结皮发育对草本植物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中国沙漠, 2023, 43(4): 89-97,通讯作者;
(5)NaCl stimulates growth and alleviates drought stress in the salt-secreting xerophytes Reaumuria songarica.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19, 162: 433-443, 第1作者;
(6)民勤绿洲边缘梭梭林衰败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动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8, 38(13): 4657-4667, 第1作者;
(7)民勤绿洲边缘沙丘土壤生物结皮对浅层土壤质地、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 37(18): 6064-6073, 第1作者;
(8)民勤绿洲边缘人工梭梭林衰败过程中植被组成动态及群落相似性. 中国沙漠, 2017, 37(6): 1135-1147, 第1作者;
(9)甘肃河西戈壁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5): 74-78, 第1作者;
(10)沙化对玛曲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36(18): 5876-5883, 第1作者;
(11)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5):1-7, 第1作者;
(12)玛曲沙化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草业学报, 2015, 24(11): 20-28, 通讯作者。
获奖及荣誉:
(1)2024年,获CFERN&TECHNO论文墙报二等奖,排名1;
(2)2022年,参与完成的项目“石羊河流域固沙植被退化过程、机制与修复关键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3)2022年,荣获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排名1;
(4)2022年,获CFERN&TECHNO论文墙报二等奖,排名1;
(5)2019年,参与完成的项目“民勤绿洲退耕地沙漠化、盐碱化防治与生态建设试验示范”获甘肃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8;
(6)2015年,参与完成的项目“濒危植物沙冬青种群保护及人工林建立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