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多清

姓名:满多清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学历:博士

办公电话:0931-7686822E-mail:mandq318@126.com

通讯地址:甘肃兰州安宁区北滨河西路390号

简历:

教育经历:

12006-092010-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理学博士。

22001-092004-12,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态学 理学硕士。

31996-051997-02,新西兰梅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41991-091992-07UNDP培训网南京航空学院英语培训中心学习,通过ESP出国资格考试,获中高级英语水平评定。

51986-09 1990-07,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 学士。

工作经历:

12024-0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二级)。

22015-042023-1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三级),甘肃省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32007-012015-0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四级、三级),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42002-122006-1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主任。51999-122002-1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61991-121999-1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治沙站,实习研究员。

71990-071991-1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治沙站,技术员。

研究方向与专长:

荒漠化防治与风沙环境(荒漠化防治研究与工程、荒漠植物生态学、荒漠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绿洲防护林学、退化生态修复、育苗造林、荒漠环境与风沙物理)。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荒漠绿洲区水土生态安全提升与保障技术绿洲外围固沙植被低覆盖度近自然修复技术专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编号2023YFF1304203,期限2023.1-2027.12,经费80.00万元,第2参加人。

2)河西内陆河流域柽柳灌丛沙包活化机理,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2260426,期限2023.01-2026.12,经费33.00万元,主持。

3 沙区特色产业技术开发利用与示范推广,甘肃省科技厅,民生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1CX6NA040,期限2021.10-2023.9,经费15.00万元,主持。

4)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及其生态效应-50年中国北方荒漠化过程-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专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编号SQ2020YFA060013-01-2,期限2021.1-2025.12,经费65.00万元,主持。

5河西走廊及周边荒漠区重点和濒危植物调查与迁地保护,甘肃省林草局,中央财政项目,项目编号,期限2022.12-2024.12,经费169.00万元,第3参加人。

6)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流沙固定及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人工促进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及区域适应性专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编号SQ2016YFHZ020617—03,期限2017.9-2020.7,经费60.00万元,第2参加人。

7)石羊河流域湿地演化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18YF1FA019,期限2018.8-2020.12,经费30.00万元,主持。

8)民勤绿洲边缘退/弃耕地风蚀特征及其对沙尘暴物质的贡献研究,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460219,期限2015.01-2018.12,经费50.00万元,主持。

9民勤人工胡杨林高效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17YF1FA113,期限2017.8-2019.7,第3参加人。

10)荒漠绿洲边缘退化防护林体系更新改造与流沙治理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甘肃省林业厅,中央财政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16]ZYTG6号,期限2016.1-2018.12,经费100.00万元,主持。

11)绿洲边缘退/弃耕地生态恢复及风沙活动防治研究与示范,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144WCGA171,期限2014.8-2016.12,经费25.00万元,主持。12)荒漠化综合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民勤绿洲边缘退化防护体系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专题,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专题编号2012BAD16B0203,期限2012.1-2016.12,经费145.00万元,第3参加人。

13)中国-联合国非洲水行动项目非洲荒漠化国家防治沙漠化技术合作与沙产业开发,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编号2010DFA34370,期限2011.1-2014.10,经费325.00万元,第3参加人。

14)意大利石松种质资源及其培育技术引进,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项目编号2012-4-32,期限2012.1-2015.12,经费65.00万元,第2参加人。

15)荷兰Groasis保水节水造林技术引进,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项目编号2013-4-67,期限2013.1-2015.12,经费50.00万元,主持。

16)干旱沙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0709TCYH035,期限2007.12-2010.12,经费10.00万元,第2参加人。

17)石羊河流域中下游荒漠河岸植被受损机理研究,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060089,期限2011.1-2013.12,经费22.00万元,第2参加人。

18)石羊河中下游河岸植被恢复与沙化防治技术研究,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090NKCA121,期限2009.8-2011.12,经费10.00万元,第2参加人。

19)绿洲边缘沙丘活化过程及其机理研究,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10RJZH0期限2008.1-2010.12,经费2.00万元,主持。

20)荒漠区优质樟子松苗木培育及农防林营造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农转资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期限2005.1-2007.12,经费70.00万元,第2参加人。

21)中国-埃及荒漠化防治优良植物筛选与利用,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期限2004.1-2006.12,经费10.00万元,主持。

22)河西走廊防护林体系林种多样性培育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示范,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QS041-C31-02,项目期限2004.8-2006.12,经费20.00万元,第2参加人。

23)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治理国外智力引进项目,甘肃省人社厅,项目期限2001-2006,经费60.00万元(每年10万元),主持。

24)沙区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QS992-C312-010,期限1998.8-2003.12,经费30.00万元,第3参加人。

25)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项目期限1999.8-2002.12,经费80.00万元,第2参加人。

26)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苗木繁育技术示范,国家林业局,星火计划,项目期限1998.7-2002.8,经费20.00万元,第2参加人。

27)河西走廊盐碱地中麻黄栽培技术研究,科技部,九五国家攻关项目,项目期限1996.1-2000.12,经费30.00万元,第3参加人。

28)中麻黄引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甘肃省科委,项目期限1990.10-1993.12,经费3.00万元,第2参加人。

29)荒漠化防治技术、荒漠区生态修复技术援外技术培训班,国家商务部、国家科技部,1993-2015,举办38期,经费100-300万元/年,参加、主持。


发表论文及专著:

论文:

(1)满多清,李得禄,刘明成,张德魁,唐进年,陈芳,付贵全,杨雪梅,丁峰.民勤西沙窝沙区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变化特征研究[J].干旱区研究,2023,40(12):1949-1958.

(2)满多清,唐进年,杨雪梅,李得禄,郭树江,陈芳,丁峰.1960—2021年民勤沙区10种典型荒漠植物种群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23,43(06):20-28.

(3)刘明成,胡青,满多清.武威东沙窝防风固沙植物适宜性评价[J].防护林科技,2024,(05):1-4+9.

(4)汪媛艳,刘明成,满多清,贺访印,张德奎,付贵全,李得禄.乡村振兴中的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产业发展探析[J].防护林科技,2023,(06):81-84.

(5)马俊梅,马剑平,满多清,郭春秀,张裕年,赵鹏,王飞,李元星.河西走廊天然胡杨林的分布和更新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23,40(02):224-234.

(6)张伯锋,满多清,赵象旭,张芝萍,汪媛艳.荷兰Groasis保水节水造林技术引进及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22,(05):65-67.

(7)韩福贵,满多清,郑庆钟,肖斌,张裕年,付贵全,杜娟.石羊河中下游不同生境柽柳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盐分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22,29(03):49-56.

(8)马剑平,满多清,马俊梅,张裕年,赵鹏,郭春秀,王飞.河西胡杨林变化探析[J].防护林科技,2021,(06):64-67.

(9)李菁菁,李得禄,满多清,严子柱,张德魁,马俊梅,郭树江.不同年代退耕地上2种积沙仪风沙流特征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08):60-65.

(10)韩福贵,满多清,郑庆钟,赵艳丽,张裕年,肖斌,付贵全,杜娟.青土湖典型湿地白刺灌丛沙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研究[J].草业学报,2021,30(01):36-45.

(11)韩福贵,徐先英,马全林,满多清,郑庆钟,魏林源.大花白麻和罗布麻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01):139-143+256.

(12)王飞,马剑平,马俊梅,满多清,郭春秀,张裕年.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03):23-28+54.

(13)马俊梅,马剑平,满多清,郭春秀,赵鹏,王飞,张裕年.石羊河下游天然胡杨林分布特征及土壤特性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02):15-23.

(14)薛文瑞,满多清,徐先英.河西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发展趋势[J].防护林科技,2019,(12):61-64.

(15)刘克彪,郭春秀,张元恺,满多清,付贵全.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物候期和生长差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28(04):41-48.

(16)刘有军,刘世增,康才周,满多清.两种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J].生态学报,2019,39(02):611-619.

(17)李得禄,满多清,刘有军,严子柱,马俊梅,汪媛艳.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4):117-122.

(18)刘有军,刘世增,康才周,满多清.中国特有植物沙地云杉的濒危机制[J].水土保持通报,2018, 38(03):60-65+73.

(19)周满宏,满多清.甘肃省卫矛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利用[J].林业科技通讯,2018,(02): 71-73.

(20)李得禄,满多清,刘有军,严子柱,汪媛艳.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与风沙流之间的关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01):56-61.

(21) 马俊梅,满多清,李得禄,刘有军,郭春秀.干旱荒漠区退耕地植被演替及土壤水分变化[J].中国沙漠,2018,38(04):800-807.

(22) 李得禄,刘世增,康才周,满多清,魏林源,敖尤.水分胁迫下2种云杉属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8):55-61.

(23)严子柱,满多清,姚泽,唐卫东,张芝萍,李菁菁.Groasis Waterboxx造林技术在沙丘的造林效果[J].水土保持通报,2017,37(02):222-227.

(24)严子柱,李得禄,满多清,姜生秀,吴昊.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铃铛刺和披针叶野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7,34(01):88-94.

(25)石学刚,刘世增,刘克彪,满多清.黑果枸杞的抗逆性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浅析[J].林业科技通讯,2017,(01):51-55.

(26) Man D Q., Liu S Z., Li D L., Yan Z Z., Zheng Q Z., Li Y K., Wang Y Y.,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ind-eroded dust within 50m high at Minqin dust source area in north-western China[A],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2016volume 94, 255-261.

标准、专利:

(1) 中国标准, 康才周; 刘世增; 满多清; 严子柱; 李得禄; 朱淑娟; 吴春荣; 李银科 ;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规程, LY/T 3063—2018,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18-12-29 ( 标准)

(2) 马俊梅; 满多清; 张世成; 何芳兰; 郭春香; 王方琳 ; 一种西北荒漠区葡萄梗枝电热温床催根育苗, 2019-02-05, 中国, ZL201611035750.8 ( 专利)

(3) 王理德; 刘开琳; 满多清; 李发明; 郭春秀; 李建宏 ; 一种银沙槐的育苗方法, 2018-12-07, 中国, ZL 2016 1 0050124.X ( 专利)

(4) 刘有军; 刘世增; 满多清; 李得禄 ; 一种意大利石松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 2017-8-18, 中国, ZL2015 1 0668735.6 ( 专利)

(5) 刘世增; 刘有军; 满多清; 李得禄; 金红喜 ; 一种意大利石松容器种子育苗方法, 2015-06-03, 中国,  ZL 2013 1 0669119.3 ( 专利)

(6) 李得禄; 刘世增; 康才周; 满多清; 严子柱 ; 一种干旱荒漠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方法, 2018-03-13, 中国, ZL 2015 1 0459923.8 ( 专利)等。


获奖及荣誉:

(1)2023年“绿洲边缘退/弃耕地植被-土壤系统演变特征及其生态修复关键技术”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

(2) 2021年“河西荒漠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与造林技术研究”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6)

(3)2018年“基于水分平衡的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及其防风固沙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6)

(4)2013年“防沙治沙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

(5)2011年“荒漠区优质樟子松苗木培育及防护林营造技术研究与示范”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

(6)2010年“沙区综合治理试验示范”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7)2005年“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2)

(8)2003年“甘肃河西走廊盐碱地中麻黄栽培技术研究” 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9)2000年“荒漠区盐碱地治理三圈技术与模式”获‘95’国家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排名6)

(10)2000年“甘肃省武威教师新村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获甘肃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2)等。

112002年获甘肃省林业青年科技奖

(122006年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

(132010-2023年为甘肃省领军人才(二层次)

(142016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

(152023年获《中国沙漠》期刊优秀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