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科

姓名:李银科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

办公电话:15101300858E-mail:lyk819@163.com

通讯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390号

简历:

教育经历:

12004.09-2007.06,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

22000.09-2004.07,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

12024.04-至今,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国家野外站。

22007.06-2024.04,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科技管理科。

研究方向与专长:荒漠化防治。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防风蚀效应,主持。

2)甘肃省省青年科技基金:甘肃景电灌区盐碱地枸杞林碳储量研究,主持。

3)甘肃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野外风洞研制与应用,主持。

4)甘肃省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项目:甘肃葡萄产业碳足迹评价,负责。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荒漠区优质樟子松苗木培育及农防林营造技术研究与示范,参加。

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野生蔬菜沙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参加。

7)全球环境基金(GEF/OP12)项目:农村社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与土地退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参加。

8)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干旱沙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参加。

9)全球环境基金(GEF)研究项目:景泰枸杞林碳效益研究,参加。

10)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羊河中下游河岸植被恢复与沙化防治技术研究,参加。

11)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专项:黄河首区高寒草原沙化科考,参加。

12)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干旱荒漠区绿洲边缘农防林可持续利用及建设标准研究,参加。

1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陆沙漠化区域丘间地生态特征与功能研究,参加。

14)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石羊河流域中下游荒漠河岸植被受损机理研究,参加。

15)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非洲荒漠化国家防治沙漠化技术合作与沙产业开发,参加。

16)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基于CENTURY模型研究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参加。

1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和潜力研究,参加。

18)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甘肃省生态文明战略措施研究,参加。

19)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西荒漠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参加。

20)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民勤风沙危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培育科技富民应用示范,参加。

21)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沙堆地表结皮的生态水文效应,参加。

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不同类型高寒沙化土地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参加。

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洲种植业-养殖业一体化生态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参加。

24)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黄河首曲高寒沙化草地恢复措施评价与精准治理范式建立,参加。

25横向项目:光伏治沙产业发展研究,参加。

26横向项目:玛曲县沙化草地修复治理建设成效检测,参加。

27)横向华能科技项目:基于降水高效利用的光伏治沙及特色沙产业协同模式研究与示范,参加。

28横向兰大省重大项目:甘南沙化地近自然修复技术,参加。

29横向项目: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中灶火及那棱格勒河流域柴达木盆地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024年)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参加。


发表论文及专著:

专著:

1)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研究,甘肃科技出版社,2010,排名第6

2)沙葱,甘肃科技出版社,2013,排名第7

论文:

1)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第一作者。

2)土壤类型对沙葱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第一作者。

3)影响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土壤因子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09,第一作者。

4)景电灌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特征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第一作者。

5)石羊河中下游荒漠景观生态变化及调控机制研究,中国沙漠,2010,通讯作者。

6)沙产业理论在甘肃的实践与发展,中国沙漠,2011,通讯作者。

7)温度对樟子松和沙地云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2011,第一作者。

8)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漠-河岸过渡带土壤特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2,第一作者。

9)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枸杞林的土壤特征研究,草业学报,2015,第一作者

10)内陆沙区丘间地土壤紧实度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中国水土保持,2015,第一作者。

11)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干旱区研究,2015,第一作者。

12)沙地云杉在河西地区的适应性及发展潜力,水土保持通报,2017,第一作者。

13)甘肃河西地区保护性耕作应用情况初步调查,中国水土保持,2017,第一作者。

14)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特征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第一作者。

15)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2020,第一作者。

16)民勤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2020,第一作者。

17)高寒草原不同种草方式对流动沙丘植被恢复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2021,第一作者。

18)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种植甜高粱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第一作者。

19)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与碳足迹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一作者。

 专利、软著

1)一种原状土壤取样器,2017,实用新型专利,排名第一。


获奖及荣誉:

1)荒漠区优质樟子松苗木培育及农防林营造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

2)野生沙葱蔬菜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

3)河西荒漠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